情系閩東 為民造福
同學們,你們能想象三十多年前的寧德是什么樣的嗎?那時的寧德比較落后,是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,是一個以“老、少、邊、島、窮”為特點的貧困地區。1988年,寧德人民迎來了一位年輕的地委書記,他就是習近平。習爺爺調任寧德任地委書記時才剛滿35歲,他一到寧德就深入調查研究,提出“弱鳥先飛”、“滴水穿石”的構想。他關心少數民族群眾,為當地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民心工程。
習爺爺下基層從來不是走馬觀花,而是注意體察民情。他說呀,下基層要會看“三面”:田面、人面和市面。田面,就是看田間地頭有什么莊稼,莊稼長得怎么樣;人面,是看群眾的精神面貌,如果面黃肌瘦,就說明生活條件不好;市面,就是看集市交易是否活躍、物價高不高,等等。進了群眾家里,他不光圍繞生活問題問長問短,還要揭開鍋蓋子,看看老百姓平時到底吃些什么。也正是因為他與群眾走得近,老百姓才發自內心地認可他,對他感情很深。其中壽寧縣下黨鄉的人民感受尤為深刻。
壽寧縣下黨鄉位于閩東寧德的大山深處,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全鄉沒有一條公路,交通十分不便,素有“車嶺車上天,九嶺爬九年”的說法。1989年,習爺爺第一次到下黨鄉調研時,一路跋山涉水,渾身都被汗水濕透了??伤B一口水都顧不上喝就馬上開會,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。鄉親們很感動,拿出了大家認為最好的食品——一瓶菠蘿罐頭來招待習爺爺??墒橇暊敔攨s讓工作人員拿來碗,把罐頭倒進碗里,端到一位老大爺面前說:“大爺,這罐頭您吃。”大爺連忙擺手說:“不,不不……”習爺爺微笑著說:“您的年齡最大,應該的。”說完,順手就用那個菠蘿罐頭的空瓶子,裝上涼茶回到座位上,繼續開會了。就這樣,在習書記的關懷下,下黨鄉人民發揚了“滴水穿石”的精神,經過三十年的不懈努力,終于完成了脫貧攻堅的任務,終于擺脫了貧困……
2019年8月習爺爺給下黨鄉的鄉親們的回了一封信,他在信中說到: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,堅定信心、埋頭苦干、久久為功,持續鞏固脫貧成果,積極建設美好家園,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閩東的建設離不開習爺爺的關心與支持,更需要我們青少年的努力奮斗,作為閩東的新一代的接班人,我們要時刻牢記習爺爺的殷殷囑托,艱苦奮斗、頑強拼搏,為建設我們的魅力閩東而展翅飛翔!
責任編輯:陳秋鳳